中国财富网讯 近日,以“弘扬红色文化、助力家乡发展”为主题的“衡水·红色文化”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多位与会嘉宾挖掘衡水红色历史、追忆衡水红色故事,为如何宣传、用好衡水红色文化遗产献计献策。 据衡水文化与历史研究会会长陈廷佑介绍,全国第一个农村支部1923年8月建立于衡水安平县台城村。另外,南王庄镇“五亿农民的方向”纪念馆、故城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饶阳耿长锁纪念馆、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冀中导报》展览馆等多个红色遗迹分散在衡水各处。“一代代革命先烈在衡水前赴后继、一往无前,衡水讲述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是一座坚定传承红色文化的城市。”衡水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负责人靳亮亮表示。 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郭华 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郭华表示,衡水红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衡水还出了很多作家,抗日文学中很多优秀作品都与衡水有关系。郭华表示,发扬衡水红色文化,第一需要挖掘,要大力挖掘类似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这样的红色遗迹和故事;第二需要整理,把衡水的历史、文化、故事串起来;第三需要宣传,要通过宣传发挥红色文化的巨大影响力。郭华强调,要不忘初心,薪火相传,尽量影响更多年轻人参加到弘扬红色文化的这项工作中来。还要有紧迫感,让更多年轻人走入到红色文化研究的队伍当中。 北京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马誉炜表示,衡水红色文化凝结着历代衡水人民奋斗的心血与智慧、精神和汗水,也是这块热土上的人们生生不息、赖以生存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他建议,传承弘扬红色文化需要有必要的载体和环境熏陶,应在市县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革命博物馆或陈列馆、纪念室、纪念碑、烈士墙等设施,设立重点扶植项目,鼓励作家、艺术家创作红色文化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其它艺术形式的作品;保护和挖掘历史遗址、遗迹、遗物;开展红色文化进村入户、进社区、学校、军营、企业活动。另外也要充分调动民间社会、企业、村镇等各个方面积极性。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物资油料部原部长李卓韦表示,参加这次座谈会是一次学习,一次提高,也是一次深化,对推动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非常有益。他指出,衡水老白干以及衡水安平县是有红色历史的,必须要好好挖掘深化,然后发扬光大。 军旅作家、国家文化公园专委会委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董保存表示,衡水的红色基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衡水人。董保存回忆,小时候家里的东屋就是印《冀中导报》的地方,幼时还曾见过一些遗留的物品。 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原董事长张永增介绍称,衡水企业也深受红色精神激励和影响。衡水老白干成长在红色革命洗礼的岁月中,红色情结、红色故事始终浸润着衡水老白干近代发展史。他介绍,1946年1月,冀南第五专署会同衡水县政府一起,把当时衡水十八家传统私营的制酒厂全都收归国有,并正式组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家国营制酒厂——“冀南行署地方国营衡水制酒厂”,这便是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红色文化,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激发家乡红色经济事业发展新活力。” 办好红色旅游,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目前,衡水已推出两条红色旅游线路:一是台城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饶阳耿长锁纪念馆—阜城本斋纪念园;二是冀州区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枣强平原枪声展览馆—故城县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 靳亮亮表示,未来,衡水坚持将红色资源与宣传推介工作相互融合、有效促进,深度挖掘衡水红色文化遗产,提高展示利用水平,推动与餐饮、文创、住宿等衡水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系统整合衡水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以此促进衡水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努力为老区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能。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红色产品多起来,让红色品牌强起来,以此打造展示衡水形象的新名片。本次座谈会由衡水市人民政府驻北京联络处指导,衡水文化与历史研究会、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嘉伟 2025年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
北京,这座承载着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