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文化产业是北京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几年,北京推进“大戏看北京”建设,着力打造演艺之都。北京的传统文化如何“焕新”,来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二级演员 于雪娇:我唱的是600年前的戏曲,跟在大剧场演出不同的是,观众可以更真切、更仔细地观察到演员的面部表情、身段、手眼、身法步等更细节的东西。 总台央视记者 王闻聪:正乙祠戏楼,原是浙江商人建的银号会馆戏楼,是北京京剧知名的戏楼之一。祠堂里藏着的二层戏楼,布局紧凑、装饰讲究,是北京保留至今、基本完好无损的纯木质戏楼,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室内戏楼。 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 孙明磊:一个300多年的古建筑里,我们尽量不使用麦克风,使用原声。在戏楼里听戏,尤其听昆曲,会更有味道。 如今,规模各异的会馆建筑如镶嵌的珍珠,散落在首都核心区。在北京市“会馆有戏”一馆一策的探索中,这些百年建筑纷纷化身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艺新空间,让历史传统融入现代生活。 在百年老字号戏院吉祥大戏院,一场传统京剧演出《赵氏孤儿》正在上演。在这个工作日,现场观众的上座率达到了90%。 北京吉祥大戏院董事长 富博洋:基本上演的都是传统大戏,四郎探母、赵氏孤儿等。将来在演出中,我们也要排很多现代年轻人比较喜欢的作品,比如我们要做京剧音乐的专场演出,还要做戏歌。 除了创新演出类型,吉祥大戏院也开拓了多种经营模式,如咖啡厅、电影放映等新业态,进一步提升剧场周边场所的利用率。 近年来,北京坚持“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立足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和科技两大优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3年1-5月,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收入合计7665.3亿元,同比增长15.3%。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张娅芳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嘉伟 2025年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
北京,这座承载着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