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4日,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文博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文博会以“七彩非遗·传承与创新”为主题,旨在打造文化产品与项目的国际化高端博览和交易平台,全面展示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为新动能的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促进文化产业成果转换运用,助推云南文化事业和产业繁荣发展。 我市紧紧围绕文博会组委会要求,制定《曲靖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组织参加创意云南2023文化产业博览会方案》,积极组织,精心备展,为曲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创企业提供宣传、展示、交流、推介、销售的平台,助推曲靖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展会的核心区域,醒目的“珠江源头”“古鱼王国”“爨文化故乡”“云南副中心城市”四张城市名片和“清凉曲靖 避暑天堂”旅游宣传标语吸引着人们进入曲靖展区了解曲靖、感受曲靖。 非遗文化精彩纷呈亮点突出 曲靖市参加本届文博会,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紧扣本届文博会主题“七彩非遗·传承与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发展理念,组织27家非遗文化企业亮相文博会,现场展示的水族吞口、宣威火腿、潦浒陶瓷、彝族刺绣、倘塘黄豆腐等工艺品和食品,受到了与会人士和客商的广泛好评。这些参展的非遗作品和商品仅是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 曲靖市自2002年开始,开展大规模的非遗项目摸底工作,二十余年来,扎实做好普查、挖掘、整理、申报、保护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目前,曲靖市已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市、区)级四级保护的名录体系。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54项,市级非遗项目179项,县(市、区)级非遗项目28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9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3人,县(市、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12人;省级传统文化保护区罗平腊者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和富源下笔冲水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市级传统文化保护区富源法土村传统文化保护区和师宗狗街水寨村壮族传统文化保护区。 曲靖市的非遗项目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类别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鲜活地记录了当地人民的文化创造和精神追求。 目前,全市依托非遗代表性项目所建的非遗工坊和电商平台各有40余个,为加强非遗保护、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繁荣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此次文博会,曲靖市场馆以“四季曲靖”为灵感,珠流南国,润育爨乡,紧扣“春花、夏凉、秋食、冬福”为场馆动线,为大家呈现出“珠江源头”“古鱼王国”“爨文化故乡”“云南副中心城市”四张城市名片和“清凉曲靖 避暑天堂”特色旅游旅居。勤劳的曲靖人民在珠源大地上创造了一个个经济奇迹。 2023年1-9月,累计接待游客5839.56万人次,同比增长24.36%,本届文博会为非遗文化企业搭建了一个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曲靖市推介招商引资项目两个,签约招商引资项目一个。 2022年,曲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已跃进到79位,2023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773.83亿元,同比增长7.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9.7%。经济发展又为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目前,曲靖市有文化馆10个,文化站137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682个;公共图书馆11个,总藏书量535.6万册。有各级文物保护单462项,注册博物馆12家。 精心布展成效显著 在曲靖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具体组织下,曲靖市27家非遗文化企业携带多件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品和食品亮相。除实物展示外,突出科技赋能和文化惠民,用数字化呈现非遗文化魅力和非遗文创产品的多样性,打造充满科技亮点的智慧文创。用现场展示非遗技艺、免费赠送工艺品和品尝美食,让客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在主题日活动中,组织节目《战马奔腾》《滇韵》《芙蓉花仙》、唢呐独奏《正月十五闹雪灯》《麒麟舞盛世》参加展台表演。参加新时代云南文化高质量发展等论坛活动,参加招商引资推介会和文博会创意微集市。 我市通过参加文博会,将文博会作为发展我市文化产业的重要平台,作为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有效载体,推动我市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曲靖融媒记者张锦文 张桐 张亚玲 张鑫磊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嘉伟 2025年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
北京,这座承载着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