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World
Theatre Day),这是由国际戏剧协会(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 ITI)创立的一个纪念日。 1961年,国际戏剧协会将每年的3月27日设立为世界戏剧日,并从1962年开始庆祝。这一天,许多国家会举行相应的戏剧庆祝活动,国际剧协则会邀请一位著名的戏剧家或国际知名人士,围绕戏剧与和平的文化主题,撰写“世界戏剧日致辞”,通过国际剧协的网络进行传播。这项活动的用意,是引起人们对戏剧艺术的重视,共享戏剧艺术给人类带来的精神财富。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 京剧有“国剧”之称,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它形成于清朝时期的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已有200年左右历史。它的表演艺术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经典剧目有《智取威虎山》《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越剧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 ,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发源于浙江嵊州(嵊县),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湖北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代表性的剧目如《牛郎织女》《天仙配》等。 评剧 评剧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鼎盛时期除个别省份外几乎都有评剧院团。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称“唐山落子”,1935年改称今名。《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 豫剧 豫剧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经典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大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山东著名地方戏曲 山东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先后曾有几十个种类流行,目前比较著名的山东地方戏曲有以下几种。 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据《黄河志》记载,在1884年以前,黄河入海口处的广饶(当时为乐安县)北部和利津东部并无防洪大堤。于是,每逢洪水季节,黄河常常泛滥成灾,穷苦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逃荒要饭谋生。久而久之,以演唱当时民间流行“小曲”形式进行乞讨的难民逐渐增多,借以养家糊口。在众多的民间艺人中,时家村艺人时殿元(外号时丫兰)、油郭乡东寨村艺人张兰田、张志田兄弟和油郭乡西商村四平调艺人商秀岭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群众所说的“大角”。“村村听扬琴、妇孺皆会唱。”山东琴书流传至乐安北部地区后,在广饶一带得到迅速广泛传播,学唱山东琴书者不计其数。每逢农闲节日,或三五搭档,或结帮成伙,就地拉摊演唱琴书者处处可见。 柳子戏,又称“弦子戏”,是流行在山东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目前尚在流行的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它是从元、明以来的弦索系统衍变下来的,演唱用俗曲编成的剧目为主。它的曲调是由当时中原民间流行的俗曲小令所组成。后来又吸收了高腔、青阳、乱弹、昆曲、罗罗、皮黄等剧种的唱腔、表演与剧目。它和大弦子戏、罗子戏、卷戏等,同出一源,都以三弦作主奏乐器,笙笛辅之。由于它吸纳了通俗的七字句说唱曲调一柳子,便以“柳子戏”命名。历史上曾有“东柳、西梆、南昆、北弋”之说,其中的“东柳”即指山东柳子戏。可见,它在徽调兴起之前,就已形成且具有相当势力了。柳子戏活跃地域甚广,跨山东、河南、江苏、河北、安徽交界处30多个县的面积。柳子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俗曲、柳子,高腔、乱弹、青阳、昆曲和皮黄诸腔。 山东梆子,又名“高调梆子”,简称“高梆”,是一个历史悠久、比较古老的剧种。它是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开封一带传入山东境内,受到山东当地方言的影响,尔后逐渐衍变发展起来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山东就有当地梆子存在而且还有山东籍的梆子演员晋京演出。可见山东梆子在清初已相当盛行,至今至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山东梆子戏主要流行在菏泽、济宁、泰安一带广大地区。其中,以曹州府为中心的叫“曹州梆子”,以济宁、汶上为中心的叫“汶上梆子”(或称“下路调”),总称“高梆”或“高调”。山东梆子跟河南的“豫东调”“祥符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跟省内的平调、莱芜梆子也有一定的亲缘联系。山东梆子的音乐结构是板腔体,板式齐全而有自己的特点和较严的程式规范,常用的有慢板、破字慢板、一句正板、流水板、一鼓二锣、二八板、起板、栽板、飞板、羊黄、倒板等。所刖唢呐和弦乐曲牌,亦十分丰富。根据不同的剧情、人物,使用不同的曲牌。 *综合人民网、新华网、山东文明网等报道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嘉伟 2025年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
北京,这座承载着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