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旋律回荡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飞扬的音符犹如一颗颗时间胶囊,既是记录当下生活的札记,又是写给未来的情书。昨天,上海交响乐团在青年指挥家张橹执棒下,奏响交响组曲《我们的世界》2024版。作为“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展演节目之一,这场耳目一新的主题音乐会引领观众感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和力量。 交响组曲《我们的世界》分为“温暖中国”“速度中国”“幸福中国”“未来中国”四个篇章,由上交委约80后作曲家黄凯然、张巍、杨帆、郑阳联袂打造,以年轻人的视角展现艺术家认知中的当今世界。近年来,上海交响乐团积极搭建青年艺术家集聚平台,委约创作了一批优秀新作,仿佛清新春风吹动着中国交响乐探索前行的浪潮。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认为,中国新生代作曲家带来了很多惊喜,凸显年轻一代的活力与实力,“作为中国交响乐的未来,他们值得被听到、被记住。” 创作手法多元新颖,上海舞台需要闯劲 如何用音乐追溯过往,勾勒未来,为时代画像?《我们的世界》是当代青年艺术家交出的一份答卷。“上海舞台需要这样的闯劲,需要对艺术创新的锐意求索。”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郑逸文表示,“一部新作深入人心,要强调乐章独特的记忆点,激发观众更大的情绪共鸣。”作曲家们勇于使用自己所处时代的音乐语言,以多元的创作手法、开阔的音乐视野,呈现出振奋人心、充满活力的青春感。在充满变化的节奏韵律中,观众能够清晰地听到富有中国文化风格特点的音乐材料,同时又吸纳融合更为广泛的风格语言、技术类型和审美理念。 大提琴的乐音低沉而深邃,诉说着百年艰辛、风雨征程。《我们的世界》开篇,慢板的曲调散溢着温暖的气息,仿佛打开了月光宝盒,让原本暗淡褪色的老旧相册重又变得鲜亮。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在记录着时间的流逝与时代的变迁,而无数时光汇聚成了演进的、广袤的历史。大提琴首席黄北星独奏情绪饱满,高潮处甚至跺响了地板,浓郁的深情倾泻而出…… 记者了解到,参与联合创作的四位80后作曲家是合作多次的好朋友,互相之间默契十足,因此每个乐章在呈现鲜明个性的同时,又有着一定的关联点。比如第二乐章轻快跳跃,在旋律线条上增加色彩感,拓展发散性的结构,展现中国速度蹄疾步稳;第三乐章抒情飘逸,富有生命感的女中音与弦乐互相唱和,呈现繁花般的绚烂芬芳;第四乐章“未来中国”则是包罗万象的狂想曲。“我们用年轻人的情感肌理展现所处的当下,想象未来的世界。”杨帆表示,虽然乐曲内容不同,但扩展到大框架下,情感基底是一致的。“我们在调性、强收还是弱收、风格走向等技术问题上进行了许多交流。大家语境相通,很容易形成共识。” 从融合到“融化”,好作品始终“在路上” 《我们的世界》首演于2022年,并在去年压轴亮相“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此后,作曲家们仍不断打磨,昨天在“光荣之城”主题音乐会中带来了最新呈现。音乐会结束后,作曲家、乐团指挥与专家们围坐恳谈,各抒己见,为这部新作出谋划策。 时隔数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叶国辉再一次听到《我们的世界》,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新版本在结构、配器、乐队衔接等方面都有调整,使得音乐越发精彩。”他强调,“音乐是用声音与听众的一种互动,交响乐是不需要翻译的语言。一部作品真正打动听众,需要深度激发美的共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忽略所谓学术上的某种‘有感’。” “《我们的世界》呈现了不同作曲家的风格‘融合’,下一步或许可以立足‘融化’的思考,让作品更趋成熟。”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孝明认为,上交为青年作曲家提供了自由创作的空间,激励着迈向“上海交响、中国元素、世界表达”的未来探索。“期待更多青年作曲家能在上海舞台展示才能,同时也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倾听时代的旋律。” 作者:宣晶 文:宣晶编辑:王筱丽责任编辑:邢晓芳 来源:文汇报 |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在多个入境游利好政策的助力
今年是海上著名金石学家王昶诞辰三百周年。近日,“循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