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本报记者 方时列 我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家住在拱宸桥,我家住在天水桥。每到周末,去看爷爷奶奶,51路电车基本就是沿着运河开。坐在公交车的窗边,看着运河上的运沙船突突突地在河道上慢慢前行的一幕,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 这是运河与我的故事。 大运河贯通于隋朝,但如果从始建的春秋时算起,她陪伴中国人千百年,期间发生的故事,不知几许。 她,联结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8个省级行政区; 她,沟通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十大河段跨越近3200公里。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也是大运河保护与传承利用状况持续改善的十年。 对于生活在大运河两岸的人们来说,更是与大运河相依相偎,见证它驰而不息,历久弥新的十年。 塘栖古镇夜景 视觉中国供图 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在思考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和创新,我们依旧想探讨我们还能为她做什么。 在中国大运河申遗十周年之际,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的指导下“,你好,中国大运河!”系列策划报道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晚报、每日新报、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郑州晚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宁波晚报、绍兴晚报等9家运河沿线媒体的记者,从当地运河人家的视角,共同讲述人、水、城之间的故事,展现运河两岸人家生活图景,与沿线各省市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京杭大运河夜景 视觉中国供图 与不舍奔流的黄河、滚滚东逝的长江不同,大运河为民生而生,她的滋养之功远大于战略,她的人文感受远胜于自然。 是枫桥古镇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是瓜州渡口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北固山边的气吞万里如虎;是拱宸桥畔的桥下水装西子春;是通州外的无恙蒲帆新雨后;是南山下的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条人工开凿的大河,拥有绵长的路线,沿线自古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悠长的岁月中,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运河人家,而运河边的人间烟火,也给每一段运河浸染上了一方水土的底色,形成了独特的运河生活方式和独特的运河文化。 那些或长或短,或甜或涩的记忆,汇聚成另一条河,她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北京通州大运河千荷泄露桥 视觉中国供图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嘉伟 2025年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
北京,这座承载着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