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赓续非遗文脉基因 文化,是东城最鲜明、最厚重的底色。永外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在地资源,永外街道始终坚持“崇文争先”理念,立足发展阶段,深入挖掘、统筹盘活在地文化资源,推动多元文化资源整合、要素融合,丰富辖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街道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与区域发展深度连接,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 传承非遗文化 以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契机,充分利用永定门南广场作为中轴线南起点的非遗文化资源,推进“非遗在社区”文化项目,成功举办“‘遗’脉相传,乐不思‘暑’”暑期非遗文化嘉年华、第二届永外小鲁班非遗体验活动10场,惠及青少年500余人,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联动地区资源 充分发挥龙顺成鲁班学堂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作用,联合革新里小学在龙顺城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数理交融启智趣,非遗科教创未来”科普文化实践活动,将非遗文化与科普教育相结合,惠及200余名地区青少年。 创新开发“匠心独韵阅读空间”公共文化服务阅读角,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在龙顺成公共文化空间开展科普阅读活动。 同时,还联合辖区珐琅厂,组织青少年走进厂内进行参观学习,从景泰蓝多道复杂且精细的工序中领悟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开拓活动新形式、新空间,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丰富文化内容 持续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我们的节日、蜗牛绘本、书法展、惠民演出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吸引非遗传承人、吴裕泰等传统文化讲师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服务,先后实施“红领巾领读”“你好非遗”等公益创投项目35个。 联合多家驻街单位开展面向居民的免费活动,如茶艺体验、银行体验。联动老舍茶馆说书人成立周末小剧场,让地区老年人尽享公共文化福利。 永外街道将持续深耕非遗领域,让非遗与科普、教育、生活融合,推动非遗文化创新发展,让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活力。 |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嘉伟 2025年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
北京,这座承载着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都,宛如一部厚重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