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纵横谈丨做好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新资讯 2025-8-11 16:32 钱江晚报 1 0

潮新闻客户端 陈立旭



图源:视觉中国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纳入八八战略大布局中予以谋划。2005年,他主持召开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亲自部署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宏伟蓝图,指引我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断推动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发展。2023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专门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为浙江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指明了方向。


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就是要紧紧围绕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铸魂传播新高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高地,人文经济新高地,社会文明新高地,国际文化交流新高地等五个新高地的战略目标来推进各项工作,以文化+”的改革创新理念和方法,顺应和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动能、新业态、新需求,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民生融合发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民生的理念和方法,是破解文化发展动能从何而来、文化产业增量空间在哪里、文化惠民利民目标如何实现等关键问题的有效举措,是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


坚持文化+科技,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


现代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空间等的诞生,都对文化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文化的内容生产、表现形式、商业模式等带来了深刻变革,为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性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互联网、人工智能行业主动向传统文化产业渗透,颠覆了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进而实现新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创意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内容、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内容产业呈现爆炸式增长。


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一批国有、民营文化企业适应智能互动、虚拟现实等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内容和技术装备协同创新,以高新技术发展高新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大力推动新一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全省文化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文化制造业逐步向微笑曲线两端转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为我省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新的起点上坚持文化+科技,推动我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必须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改革,充分发挥浙江数字经济大省的优势,创新实施浙江文化数字工程,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文化新业态,打造文化+科技高能级平台,争创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试验区。要进一步积极鼓励文化企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跨界融合,与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企业合作,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载体,加大文化产品推广力度,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运用数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提升文化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通过项目众筹、大数据运用、互联网营销等新手段,推动数字创意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大力提高传统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实现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快文化产品数字化、协同化步伐,加强文化领域重要装备、工艺、系统、技术平台等相关研究,完善文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发挥文化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技术转移和科技项目成果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来源:视觉中国


坚持文化+旅游,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业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正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与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和性。无论是回归自然、追求质朴、自我放松、寻求新奇,还是密切亲情关系、朋友关系以及其他社会交往关系,旅游都是一种对意义和价值的诉求。旅游是文化,是快感、意义的生产与再生产。旅游的文化附加值越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越大。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使旅游成为人类感知、认识和体验文化的过程,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也有效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和娱乐功能;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成为扩大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过程,成为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发掘与利用的过程。


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省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和附加值,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和消费。全省各地重点打造革命文化、运河文化、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古越文化、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山海文化、南孔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以及诗词歌赋、书画戏曲、酿酒品茶等经典文化旅游载体。全省各地文化旅游的特色和优势越来越明显,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新的起点上坚持文化+旅游,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必须深化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乡村旅游五创机制、文旅运行机制改革,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着力完善我省现代旅游业体系。要走独具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浙江旅游发展之路,深化文化与旅游业态、产品、市场融合,大力提升城乡规划、建筑规划和园林规划的文化品位,增强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迭代大景区+新业态培育矩阵,提升诗画浙江吸引力影响力。要进一步强化全省各地特色化差异化的文化旅游发展态势和优势互补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让诗和远方”“景和心灵融为一体。


坚持文化+民生,推动文化与民生融合发展


坚持文化+民生,推动文化与民生融合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工作导向的内在要求。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立场是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条鲜明主线。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在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的同时实现精神富有,必须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我省显著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从整合资源、完善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机制、增加服务手段、丰富活动形式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创新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与此同时,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转变和创新投入方式、管理和运作机制,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律,以全新理念和方式探索形成更优公共文化服务治理结构,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效率。我省的成功实践,促进了城乡和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推动了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有效地改善了文化民生,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在新的起点上坚持文化+民生,推动文化与民生融合发展,必须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改革,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全域覆盖、全民共享。要将保障和满足城乡、区域困难社会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和需求,作为坚持文化+民生的底线。推动文化与民生融合发展,重心必须下移,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文化服务的薄弱领域,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向农村倾斜,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形成城乡文化产品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的模式,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