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华表奖首次走出北京,落地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光影艺术与城市文化深度交融,展现新时代文艺繁荣。 为呼应音乐与电影的紧密联结,展示音乐之岛与影视之城的动人魅力,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以三场跨越山海、融汇东西的音乐主题活动为此次华表奖盛典增添夺目的光芒。从石老人海上日出时的恢宏琴声,到西海美术馆斜阳夕照下的温婉弦音;从承续经典的电影配乐,到师生共奏的艺术交响,历时两天的华表奖主题活动,既是音乐与电影的跨界对话,更是一场关于“艺术教育赋能时代精神”的有声注解。 第一乐章:日出海滨,奏响经典 4月25日的晨光熹微中,青岛梅纽因学校的师生们,以石老人的金色沙滩为舞台,以山海相接为幕布,伴着新生的朝阳,奏响曾经回荡在大银幕之上的经典电影音乐,致敬华表奖荣耀时刻。 《渔光曲》 × 自然共情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与管乐声部默契配合,演绎《渔光曲》的悠扬婉转,音乐与自然的对话,也是青岛梅纽因‘感知力培养’的重要一课。 《太阳升起》× 青春群像 由青岛梅纽因学校铜管教师孙可全程指挥弦乐、木管与铜管声部的协作,从一提琴声部的精准运弓,到圆号声部对气息的极致控制,透过每一个音符的力量,仿佛让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在大海之上重现。 《大海呀,我的故乡》× 青岛记忆 青岛梅纽因学校古典吉他副教授王右领衔多名学生,以古典吉他与尤克里里的交织韵律,致敬青岛百年音乐史。从德占时期的古典乐启蒙,到中国第一把小提琴在此诞生,青岛的“音乐之岛”血脉与华表奖“本土叙事”深度契合。 第二乐章:光影交响,跨界共鸣 4月25日晚上,在位于西海岸新区唐岛湾公园内的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音乐厅,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盛会——“光影华表”电影音乐会。该校12位拥有丰富的教学、演出和赛事经验的青年教师携4名优秀学子,为华表奖盛典送上了动人的和声。师生们在演出中突破乐器边界,既有双排键独奏、钢琴独奏,更有独特组合形式——由青岛梅纽因教师组成的双排键乐团,配合小提琴、单簧管、双簧管等艺术家共同演绎。此次电影主题音乐会不仅是青岛“音乐之岛”有力注脚,更是以此复刻经典电影的原声密码,献礼中国电影艺术。 第三乐章:日落美术馆,大师同行 4月26日黄昏,在与青岛梅纽因学校毗邻的西海美术馆,青岛籍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青岛梅纽因学校创始校长吕思清,携该校十位爱乐少年共同呈现了一场“日落弦音”专场演出。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的琴弓轻推间,晚霞、海浪与建筑几何线条共筑多维美学空间,大提琴声部与潮汐声频共振,中提琴即兴回应海鸟啼鸣,音乐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环境、建筑与演奏者的三重交互。他们以夕阳中的“山海交响”,为身旁的华表奖盛典拉开大幕! 吕思清领衔,铸就国际化音乐教育标杆 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是国际著名的、被誉为“音乐天才的培养摇篮”的英国耶胡迪梅纽因学校唯一的海外学校,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K12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国际化音乐特色学校,学校拥有国际一流的教学设施,以及以吕思清为首的音乐家、教育家组成的强大师资队伍,坚持文化课教学与音乐专业教学并重,创校三年来迅速取得了卓越的教育教学成果,连续三届毕业生 100%拿到 QS世界排名前20音乐类国际名校的offer,并成为“音乐之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系列活动不仅是对华表奖的献礼,更是学校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自2025年起,该校还将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向岛城更多的爱乐少年分享,新开设两个普高音乐班,与百年名校青岛九中联合打造,将青岛九中严谨且高质量的文化课教学与青岛梅纽因学校系统而专业的音乐教学相融合,通过"专业教学+文化素养+实践培养"三位一体的系统化育人模式,助力岛城学生实现国际、国内多元的升学与发展目标。 以音乐致敬时代,以教育塑造未来。青岛耶胡迪梅纽因学校通过三场音乐活动,不仅向华表奖献上诚挚祝福,更以卓越的育人成果印证“全人教育”理念的深远价值,不断培养兼具音乐修养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人才,为中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注入更多活力 |
随着《陀螺游戏——音乐肢体交互剧场》前晚谢幕,为期1个
盛夏的热浪裹挟着青春的音乐梦想再度席卷校园!由「雪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