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潮评赛丨警惕历史娱乐化,莫让“毒玩具”侵蚀纯真童年

新资讯 2025-10-6 15:31 潮新闻客户端 1 0

潮新闻客户端 潮评赛选手 刘锡丹



近日,某购物平台上一款名为“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的玩具引发争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商家以历史教育为名,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反人类罪行包装成可拼装的实验装置,在寓教于乐的外衣下,实则是对民族伤痛的轻佻消费。这也在提醒家长不仅要警惕直接伤害孩子身体的毒玩具,更要关注那些侵蚀历史认知与价值观的隐形毒素


历史不容戏说,伤痛不可娱乐。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罪恶的象征,其暴行是中国人民集体记忆中沉痛的一页。玩具作为儿童认知世界的窗口,本应传递欢乐与积极健康的价值观,而将血腥历史简化为可拼装的实验室,不仅模糊了历史的严肃性,更可能向儿童传递错误的历史观。所谓铭记历史若脱离庄重的语境,沦为猎奇式的营销噱头,便已然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毒玩具并非孤例。早在今年4月,央视就曾曝光一批毒动画,将艾莎公主、蜘蛛侠等儿童熟悉的形象嫁接于暴力、色情内容之中,以早教之名行误导之实。无论是毒动画还是毒玩具,其共同点都在于利用儿童认知的脆弱性,将扭曲的价值观包裹于趣味性外壳中。若长期接触此类混淆是非、消解严肃的内容,儿童的历史观、生命观难免被潜移默化地腐蚀。


目前,涉事玩具虽已下架,但问题并未终结。毒玩具现象背后,折射出部分商家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历史敬畏心的淡漠。创意可以天马行空,但绝不能越过人文底线与历史红线。玩具设计者需意识到,面向儿童的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塑造下一代认知的使命。另一方面,平台方与监管机构亦需加强内容审核,建立更严格的产品准入机制,切断毒内容的传播链条。


历史教育的厚重更需要恰当形式为载体。毒玩具下架只是第一步,如何从根本上净化儿童成长环境,仍需企业、家长、社会持续探索。历史的严肃性不容消解,儿童的思维净土更需守护。唯有尊重历史,才能警惕历史娱乐化,莫让毒玩具侵蚀纯真童年走向未来。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学生 )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