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芯片领军人物张汝京及其团队创办的青岛芯恩宣布8英寸厂投片成功,良品率达九成以上,12寸厂也即将投片。 芯恩是国内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由IC设计公司、终端应用企业与IC制造厂商共同参与项目投资,既解决了芯片设计企业的制造问题,又让制造厂产能有了市场保障。
从人才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到,芯恩正在广招人才,侧面显示了其旺盛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印证了青岛芯片产业、中国芯片产业的人才缺口。 芯片产业在崛起的过程中,人才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曾指出:目前中国芯片的人才缺口大概在30万人。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谈到芯片人才缺口问题,他表示,如果说现在集成电路的人才缺口是30万,那么未来随着芯片需求的增加,人才缺口只会越来越大。有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本硕博毕业生数量超过800万人,但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高校毕业生中只有3万人进入本行业就业。 反观青岛,近年来人口虽然有所增长,但人才数量与高质量人才还是远远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与新晋一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南京、武汉以及合肥等,同样略有不足。人才制约已经成了青岛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 城市产业发展很重要,多样的产业结构是吸引人才的杀手锏,工资结构也是跟城市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青岛的支柱产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或者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利润微薄,难支撑高薪岗位。 为此,打造优质产业集群,引进新兴产业业态,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也是青岛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如今,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已不局限于薪资、住房和职业前景等基本硬件指标,还有提升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优质的公共服务、便利的区域交通、宜居的城市环境以及更适宜生活成本,成为人口迁入的“新标准”。 这就要从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要继续出台、更新人才政策,提高收入,降低人才来青的就业和生活成本;针对青岛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提供健全、足够的医疗资源,改善、保证和提升日常生活质量等等。 得人才者得天下,城市之间竞争加剧,各大城市已经开始“争夺”人才。青岛要想集聚各类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促进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引进仍需努力!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童金健 吕志海
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