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就业压力依旧较大 劳动力需求方面,随着过创业环境快速改善,年我国互联网招聘主体数量稳健增长,2020年主体数量达到13841万户,同比增速达12.2%。 2016年以来,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就业市场CIER指数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现象已比较严重。 注:CIER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是用来反映就业市场景气程度的指标 然而,面对较高的CIER指数下,我国劳动力人数失业率却依然较高,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居民活动范围受到的疫情极大的阻碍,短期造成大规模的失业,2020年12月达到近20年来最高值,失业人数也暴增至1160万人。之后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城镇失业情况才得以逐渐好转,但整体相较于疫情前依然压力较大。 与之相对的,2021年我国最大的就业大军中,高校毕业生突破900万,突破历史最高值。相较于市场主体增速而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巨大。 招聘线上化持续增强 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叠加疫情因素,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线上招聘和应聘,互联网招聘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渠道,在线招聘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各大互联网招聘平台也用户活跃,尤其是毕业季期间,互联网招聘月活用户超4400万用户规模再创新高。 一边是庞大的高校毕业大军和失业人群,一边是日渐增长的招聘主体规模,疫情的催化下,企业主体和劳动人群应聘,在线互联网招聘作为二者的缺一不可的桥梁,规模取得连续增长也是市场所需,未来招聘线上化普及会越来越高,需求与劳动力“对口”衔接程度将有望提高,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延伸知识点 什么是互联网招聘? 互联网招聘也叫网络招聘,又被称为电子招聘,是指通过技术手段的运用,帮助企业人事经理完成招聘的过程。即企业通过公司自己的网站、第三方招聘网站等机构,使用简历数据库或搜索引擎等工具来完成招聘过程。 网络招聘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注册成为人才网站的会员,在人才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收集求职者资料,查询合适人才;一是在企业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人才。 互联网招聘的优势: 1.覆盖面广 互联网的覆盖是以往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它的触角可以轻易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招聘依托于互联网的这个特点,达到了传统招聘方式无法获得的效果。2000年,IBM通过网络招聘的消息只在全国7个城市的14所学校张贴了海报,而且没有在校园里进行任何宣传活动,却收到了来自包括英、美、日、澳等地留学生在内的13000多份简历,学校数目也远远超过了14所,招聘活动的覆盖面是公司自己都始料未及的。 2.时效性强 网络招聘的双方通过交互式的网上登陆和查询完成信息的交流。这种方式与传统招聘方式不同,它不强求时间和空间上的绝对一致,方便了双方时间的选择。互联网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务周期和发行渠道限制。它不仅可以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瞬问更新信息。这种基于招聘双方主动性的网上交流,于无声无息之间,完成了及时、迅捷的互动。 3.成本更低 网络招聘在节约费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个人简历的传递,原本一个月才能完成的信息整理、发布工作,现在可能只要半天就能够完成。这既节约了复印、打印费用,还省却了一番鞍马劳顿。对用人单位来讲,网络招聘的成本更低。 4.针对性强 网络招聘是一个跨时空的互动过程,对供求双方而言都是主动行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上进行选择。这种积极的互动,减少了招聘和应聘过程中的盲目行为。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网站都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如快捷搜索方式,条件搜索引擎等,这进一步加强了网络招聘的针对性。 5.筛选功能 构成“网民”主体的是一个年轻、高学历、向往未来的群体。通过上网,招聘者就已经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当于已经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小型的计算机和英文的测试,对应聘者作了一次初步筛选。 互联网招聘的劣势: 信息真实度低 网络招聘面临着和传统招聘同样的问题,即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如何进行网上身份的认证,以避免虚假信息和不严肃行为的侵入,是困扰网络招聘发展的最大难题。网络招聘中的不真实信息来源于用人单位、招聘网站和个人。 有些招聘网站由于没有充足的信息源,就采取“盗用”知名招聘网站信息的做法。这样,明明一个公司的招聘已经结束,但是过期的招聘信息和作废的E—mail信箱依然挂在公司根本没有正式委托过的网站上,成为无效的信息垃圾,误导了应聘者。同时,国内大多数招聘网站由于技术能力的限制,无法做到对每条信息的真伪一一甄别,网站会员的登记还没有真正实行“实名制”,也没有强制性的核查和惩罚措施。因此企业可以随意发布虚假信息,骗取报名费和培训费,个人也可以随意填写虚假简历和信息。 应用范围狭窄 我国整体的网络环境还不成熟,网络技术在国内企业和普通百姓中并不普及。适合在网上招聘的工作岗位较为单一,那些可能采用网络招聘的企业大都局限在计算机应用普及率较高的行业,招聘对象也多局限于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员。此外,在现有的人群中,使用网络较多的是年轻一族,或者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这样就使得应聘人群受到限制。对于不上网或使用网络较少的人,网络招聘的作用不明显。 基础环境薄弱 我国网络基础环境薄弱也是限制网络招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由于电脑资源有限,具备上网条件的群体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的网带宽度有限,上网速度比较慢。因此,在技术水平下,通过网络搜集求职信息、开展电子测评与电子面试等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一些电子面试置信度无法保证,成本又较高)。 服务体系较差 网络招聘并不是简单地把招聘信息搬上网,“一挂”了事。除了具备必要的技术实力以外,招聘网站还必须对人力资源有深刻的理解,需要有较强的市场策划与推广能力,以吸引更多的应聘者。然而大多数招聘网站在深层次的服务上还很薄弱,对人才市场的分析、市场供求倾向、薪资水平、相关人事制度变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也十分有限。网络招聘的服务体系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改进。 另外,软件版本不同或不兼容产生的乱码,互联网上广泛传播的病毒等也限制了网络招聘的发展。同时,网络求职涉及隐私权问题,个人或企业在网络上输入的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利用,从而造成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虽然我们有一些网络管理机构,但是并没有对网络招聘负责的部门,也缺少规范网络招聘的政策法规。因此,网络招聘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恶意行为时有发生。受害者在网上无处投诉,更不知道如何将其诉诸法律。 信息处理难度 信息的极大丰富也就意味着信息的极大泛滥。先进的网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对于一个职位会同时产生许多的求职者。在招聘组织收到极为丰富的简历的同时,也会出现简历数量过于庞大,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筛选,疲于应付的现象。 成功概率较低 此外,大量无效的信息还会增加真正合格的候选人漏选的可能性。有统计表明,一些进行网上招聘的规模较大的企业每周要接收500至1000份新简历。面对如此多的简历,人力资源管理者通常是匆匆浏览一遍后就将其中的80%删除了,一般浏览每份简历的时间不超过半分钟。要让公司在半分钟内通过一封E—mail对应聘者产生兴趣,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网上有过求职经历的人中,75%都经历过失败。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童金健 吕志海
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