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博士都争破头去当一线工人了! 最近,安徽中烟公司的一份录用名单走红网络,拟招100名操作类岗位,结果硕士以上比例占了7成,大部分院校都是诸如东北大学、厦门大学等重点大学,甚至还有两名博士研究生。 有网友认为,这都是中专就可以干的活,用得着这么高的学历吗?更有人提议,招流水线工人应限制高学历,不要为了编制而“内卷”。 硕士博士去一线岗位,已经不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了! 去年河南中烟的录用名单中,不乏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985名校,硕士研究生也为数不少;茅台集团今年的招聘名单中,本科生400人全部都是一线岗位;深圳一小学招老师,大批清华、北大毕业生投来简历;记者前段时间跟随的上海某区电力企业的带电作业班,一个强电作业班组全部都是硕士。 我们看了一下网上的评论,最激烈的说法是:觉得那些名校毕业生“自甘堕落”。 但我想对网友们说: 第一,一个人从事什么职业,自己有选择的权力,追求高薪的职业和岗位是人之常情。 其次,随着越来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一线岗位把准入门槛提了上来,从现在开始,高学历者进入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平凡的工作都将成为一种常态。 更何况,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更多企业也正在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进步,你眼中的一线操作工是“傻大粗”的形象,实际上的操作工早已是“高精尖”的代表。 我也想对那些进去一线岗位的硕士博士们说: 高学历只代表着你的过去,不能代表你的未来,在岗位上把学历变成能力、工作实力,最终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否则,真的是“自甘堕落”了。 最后,想对那些用人单位说: 第 一,学历只是衡量人才的一个维度,仅仅以学历标准筛选应聘人才未免过于简单。一线“操作工”还是要看“动手能力”,要看团队精神等综合因素。而且,你只认学历,其实也抢夺了一些相对“低学历者”的工作权利。 第二,招聘高学历人才,关键也要用好这些人才。如果仅仅是财大气粗“以福利养人”,最终也是“废了人才”。这对个人不断进取,对社会人才合理分布,都是不利的。反之,低学历的劳动者成长成才也是常有的事。 第三,招聘员工,要有“层次感”、“立体感”,要考虑各种人力资源的均衡与协调。就如同一支足球队,如果都是重金挖“前锋尖刀”,也未必能赢球。企业员工队伍综合搭配得好,才能发挥最高效率、创造最大价值。 本文转自:劳动报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童金健 吕志海
为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