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而遍布家门口的就业服务小站,恰是检验这份民生答卷成色的生动注脚。自2021年起,在黄浦区人社局的领导下,外滩街道打造了一飞工作室就业创业服务站(下称“就创服务站”)。“就创服务站”作为“便民枢纽”,将优质资源、专业服务与骨干团队直接送到社区,把公共就业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劳动者家门口,助力辖区群众实现“从家门口到职场大门”的无缝衔接。 “您家孩子现在不住在外滩,建议同时到居住地附近的就业服务站问问,找离家近的工作概率更大。我也根据她的情况挑了两份合适的,你们可以看看!” 就创服务站里,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张舸正为前来咨询的青年及其家人细致分析,给出精准就业建议。这样的场景在这里时常上演:求职者或线上预约,或线下到访,与就业指导导师面对面交流、接受个性化辅导。小站还汇聚多方力量,依托“一飞工作室”组建就业创业“陪跑团”导师队伍,推出“点单式”服务——求职者按需“点单”,就能精准匹配各领域优秀导师,通过接力帮扶与全程陪跑,让青年群体稳稳踏上就业路。 作为外滩街道促进就业的特色品牌,“一飞工作室”自2015年成立以来,凭借需求排摸、岗位筹集、供需匹配、能力提升、援助帮扶、指导服务六大功能,已帮助2200余人解决就业难题,同时在街道范围内建起26个就业服务点,让居民步行可达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真正落地。而位于河南中路578号一楼的就创服务站,空间虽然不大,却常年人气不减: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这里规划职业方向,待业青年在这里寻找合适岗位……属地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链条便民就业服务。 作为外滩街道“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关键节点,这个小巧的站点藏着民生的温度——每一处硬件设置都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咨询台随时有工作人员笑脸相迎;贴心配备了自助服务终端,供求职者随时浏览更新的招聘动态;舒适的洽谈区摆放着岗位推介和就业服务手册,方便居民与导师深入交流。 服务站的每一项举措都深深扎根于街区网格:工作人员定期走访辖区企业,摸清用工需求;联动居民区,收集居民群众就业意向;针对不同群体定制服务方案,让大学生找到适合的岗位,让待业青年掌握实用技能。这个小小的服务站,就像一个精准的枢纽,将就业服务无缝嵌入居民的15分钟生活圈,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托起了民生的大幸福。 “我在小红书上刷到的,这儿又安静又凉快,很适合面试,希望能顺利拿下offer!”附近工作的傅女士(化名)近期正寻觅更好的发展机会,趁着午休,她走进小站最新配置的“AI模拟面试间”,完成了一场从容的线上面试。 为让就业创业之路更顺畅,外滩街道还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为这座小站装上“数字引擎”。围绕“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小站设置了自助服务终端,与上海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实时联动,整合辖区内外企业招聘信息;线上就业信息平台与线下服务站无缝衔接,确保重点群体实时掌握就业创业动态,高效实现供需对接,求职招聘、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需求一键触达。而免费向求职者开放的“AI模拟面试间”,搭载了成熟的AI面试软件,也逐渐成为求职者们提升面试成功率的“秘密武器”。 小就业,大民生。外滩街道坚持想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担民之所需,将就业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民生需求的最前沿,通过“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这座家门口的就业小站,以贴心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正悄然营造“职”在外滩、就业在身边的浓厚氛围——用“小站点”稳稳托起“大民生”,让就业服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遍布街头巷尾。 |
管不住下半身,就别坐办公室。 广东一网友应聘佛山某服
8月13日,安巢・青年社区(云澜店)内朝气蓬勃、互动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