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孙占锋)“关门是早晚的事,早就传出风声了。”前几天,红星美凯龙长沙韶山商场的闭店公告似乎并没有引起商户太多的惊讶。记者了解到,红星美凯龙在长沙已陆续关闭多家门店,韶山店的离场并非个例,这也是其战略调整与市场环境剧变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而在长沙家居卖场领域,不管是全国连锁还是本土品牌,都已在转型的阵痛中挣扎求变,一场关乎生存的转型暗战早已打响。 商场关门,规模收缩还是战略止损 “2025年6月30日起红星美凯龙长沙韶山商场开展商场闭店相关工作,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闭店。”在长沙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有限公司发布的一份致全体商户的告知函中,记者看到其给出了明确的闭店时间表,这座运营近20年的“长沙首店”即将画上句点。 据了解,红星美凯龙长沙韶山商场于2005年开业,凭借1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和A、B两馆的规模,稳坐长沙家居商场的头部位置多年,曾是消费者选购家居的热门去处。不过,对于此番发布闭店公告,诸多商家并不感到意外。2020年租约到期,该商场曾短暂停摆。2021年重新招商虽让其重返市场,但昔日的繁华已难再现。 最近几年来,商场内客流日渐稀少,租金压力却持续攀升,经营举步维艰的现状,早已让不少商户对商场的未来失去信心。2024年续租时,商场就向商户通报了闭店计划。现在,相当于正式给出了三个月的缓冲期。 作为红星美凯龙在长沙的“开篇之作”,韶山店的退场,折射出集团全国性收缩的战略转向。2024年以来,红星美凯龙已关闭厦门、唐山等3家自营商场及5家委管商场。在长沙,红星美凯龙金霞、金星北、欧丽洛雅等门店也已先后闭店,目前只保留了岳麓、创世纪两家商场正常运营。 卖场博弈:差异化突围还是存量争夺 很显然,老牌卖场规模化扩张时代已经落幕,“跑马圈地”让位于“精耕存量”。长沙家居卖场领域,也正进入比拼转型韧性的深水区。 在洋湖片区,宜家2019年开业时以沉浸式样板间缔造的体验“神话”,如今也面临地产下行的冲击。年轻租客减少、新房装修需求收缩,倒逼其加速线上转型——直播带货、家居定制服务试图黏住客群。而居然之家岳麓店的家装设计中心、高桥店的智慧卖场试点,则锚定“大家居生态”,以数字化管理降本提效,在存量市场争夺份额。 喜盈门范城店虽有设计师沙龙、新品发布会等圈层化活动,但也陷入规模瓶颈;井湾子韶山路店以高性价比、社区服务突围,却在连锁品牌下沉中暴露升级滞后的短板;三湘南湖大市场尝试引入网红业态焕新,传统批发基因下的分散经营、服务失序,仍桎梏其向体验卖场进阶。 家居卖场需要差异化,这也是行业共同的转型焦虑。尤其是在地产下行导致新房需求锐减、存量翻新竞争白热化以及电商直播分流客源的境遇中,传统卖场获客成本逐年增加。同时,租金与人力成本高企,同质化竞争极致压缩毛利,导致商户跑路、售后纠纷频发,更透支着消费者信任。 行业承压:体验重构还是生态破局 困境中,家居卖场行业的突围路径已现端倪:多地推行的家居以旧换新政策,让红星、居然等卖场成为流量入口,2024年红星美凯龙借此实现60亿销售;宜家的“生活提案馆”、喜盈门的“设计展厅”,以场景重构强化体验。 另外,部分商场引入新能源汽车、网红餐饮,用业态融合提升坪效;线上直播、VR逛店等数字化手段,试图捕捉Z世代客群。这些尝试,既是个体突围,也是行业对体验同质化、服务标准化等难题的集体求解。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红星美凯龙韶山店“关门大吉”,在一定程度上并非坏事,家居卖场行业的新周期需要价值深耕。长沙家居卖场的角力场里,唯有真正破解流量、体验、信任困局的玩家,才能在存量竞争的持久战中存活。这场始于老牌卖场退场的转型暗战,终局或将重塑整个行业的生存逻辑。 |
北京商报讯(记者 翟枫瑞)7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终端
近些年,全球卫浴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品牌也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