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装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先付款、后验收”的传统家装模式往往导致消费者面临资金安全、工程质量、工期延误乃至企业“跑路”等多重风险。近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家装资金存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学术研讨会”,业内专家学者就构建可信家装消费环境、推动家装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法律基础、实践路径进行了研讨。 许多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家装开工前需支付高额预付款,装修项目整体竣工前支付全部款项。这种付款模式与装修项目验收环节存在严重的"时间错配",导致消费者验收权形同虚设。针对这一顽疾,家装服务平台“贝壳整装”探索引入商业银行作为独立的资金存管方,推出“先验收、后付款”的资金存管模式。 研讨会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发布《关于家装行业装修资金存管的研究报告》明确,资金存管机制的本质,是以银行信用弥补商业信用的不足,在家装这一长周期、高金额、信息不对称的服务领域,构建了一个类似国际贸易中“信用证”和电商行业“担保账户”功能的可信交易框架。 该模式下,消费者的装修款项不再直接支付给装修企业,而是存入由消费者、装修企业与银行三方共管的专用账户。银行根据事先约定的工程节点(如水电验收、基装验收、整体竣工验收等),在消费者对相应阶段工程验收确认后,再将对应比例的款项解冻并划转至装修企业。这一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家装交易的资金流向与风险分配,赋予了消费者在关键履约节点上的实质性验收权。 贝壳整装法务负责人张朝介绍,目前资金存管机制的实践效果已在市场中得到初步验证。截至目前,贝壳旗下被窝整装、圣都整装资金存管服务已覆盖北京、深圳、武汉、南京、郑州等全国33个城市,累计为超过2万户家庭提供了约30亿元的资金安全保障,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在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会长何山看来,装修资金存管机制并非简单的资金代管,而是家装行业一个集资金监管、节点控制、权益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信用解决方案。该机制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透明可查”,将消费者从被动付款者转变为拥有“付款控制权”的主动监督者,有效遏制了款项挪用、工程烂尾、偷工减料等行业乱象,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改善了家装的消费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互联网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宋建宝则提醒,如果消费者在验收入住以后发现新问题,此时装修资金已经划转,如何厘清后续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家装企业需要考虑的“售后”问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以“先验收后付款”为核心的装修资金存管机制,是破解家装行业长久以来“信任困境”的关键。家装资金存管模式的兴起,标志着家装行业正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标准化、信用化服务转型。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钱袋子”,更倒逼装修企业回归服务本质,注重质量与口碑,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苏号朋表示,随着国家促进消费、优化消费环境政策的持续深化,家装资金存管有望从企业自发创新,逐步发展成为行业普遍采纳的基础性设施。本次研讨会将助力家装行业迈向更加透明、公平、可信的新发展阶段,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真正实现“放心装修”。 本报记者 杨滨 |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7日讯(通讯员 王琼)近日,装修公司行
日前,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乌尉高速公路天山胜利隧道
